习语福祉
习主席心中的人民福祉健康,2012年11月——2021年3月30日(五)
发布时间 : 2021-04-05 12:55
2016年2月
为了13亿人民的健康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述评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当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跨越基本解决温饱的历史阶段,保障健康、促进健康成为治国理政的崭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长远发展出发,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新方向。
打造“健康中国”:让13亿人民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
此时,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奋斗目标还有5年。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关键节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做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顺应国家发展需要、呼应人民群众期盼的重要战略部署。
“当百姓身心俱佳、生活无忧时才是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指出,我们追求的小康社会,内在包含了物质、精神、身体、心理等完美状况,不能偏废。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让百姓过有质量的幸福生活,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我国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已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但是多重健康问题叠加的严峻形势也不容忽视:慢性病、传染病双重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对医疗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的要求日益紧迫,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的影响日益增多……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文学国认为,当前,我国已跨越了解决基本温饱的阶段,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提出“健康中国”战略,一是因为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具备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基础条件;二是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追求更突出、更迫切。
时不我待。纵观全球,一些欧美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启动实施国民健康提升计划,作为提升综合国力和劳动力竞争力的重要着力点。
在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日益迫近的新形势下,保证高素质、高质量劳动力人口增加,是我们延续人口红利期、提升经济社会建设质量的深远谋划。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稳增长调结构的新要求下,发展智力和劳动密集、绿色低耗的健康服务业,是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医药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供给侧改革加强推进的新部署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我们实现公共服务人人均等、发展成果人人享有的改革目标的生动体现。
民体康健,国运昌隆。一个人的健康,关系着个体乃至家庭的命运前途。13亿人的健康,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目标的提出,有利于进一步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推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说。
全面深化医改:助力“健康中国”稳步前行
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类别基本覆盖居民生命全过程;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2亿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为20年来最低水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续写的亮丽答卷。
“祝贺中国在‘健康中国’道路上取得显著进展:平均寿命增加,医疗保障网覆盖超过95%人口,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降低……”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评价说,中国目前正在着手进行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项目,这对“健康中国”的建设意义重大,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借鉴也意义重大。
对于亿万百姓而言,“健康中国”不是停留在蓝图构想中的字句,而是医改切实推进后,看得起病的实惠、治得好病的希望。
在山西省清徐县,分级诊疗制度的贯彻落实,让长年受脑缺血折磨的吴村农民谭瑞成在县医院“踏踏实实看好了病”。以往,尽管新农合可以报销55%,到大城市住院的治疗费用仍然让谭瑞成“负担不小”,现在,县医院的医疗水平上去了,他的治病费用从超过4000元降到了2490元,报销后个人只出500多元。
在江苏省大丰市,一年一签的“医疗服务包”让乡村医生对村民的服务完善起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村民可选择100元上下、不同档次的“服务包”,不仅每月可在村卫生室接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检查,还有医生定期回访。
2014年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过去3年里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更好、就医环境改善、医药费用报销更方便,人民群众对医改进展和初步成效的满意度超过75%。
然而,与任何一项改革事业一样,覆盖世界最多人口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着改革“深水区”的险滩暗礁:
基本医保虽已覆盖全民,医疗保障支付的比例和范围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老百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后顾之忧仍未根除。
分级诊疗虽在有序推进,大医院吸聚优质资源、小医院留不住好医生的“两级分化”仍未消除,患者足不出县就能治好病的要求仍未满足。
以药补医虽已明令禁止,公立医院科学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管理运营跑冒滴漏的积弊难除,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的目标仍待发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时,向全世界宣示中国推进医改的决心:“我们将迎难而上,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的中国式解决办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基本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等问题,致力于实现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不断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定领导和周密部署下,我国医改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为“健康中国”的行进开辟坚实路径:
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患者经基本医保支付后需个人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已全面推开,医疗服务价格进一步理顺,100个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试点城市三级公立医院次均诊疗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增长得到初步控制;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建立,基本药物目录调整到520种,实施药品价格、审评审批、集中采购、谈判机制改革……
通过建立更加公平有效的医疗卫生体制,一个全体国民获得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正在构建,一个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全面小康社会正在切近,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健康中国”正在稳步前行。
创新发展理念:让群众成为维护健康的主人
如何以全民健康促进全面小康和“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
如何把维护和增进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各项政策,构建健康友好型社会?
如何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功,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有利于健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如何通过有效的社会卫生监管,保障群众获得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食品药品、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一个个问题,昭示着“健康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考验着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水平。
--“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
--“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作出的战略部署成为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旗帜,引领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的改革创新实践。
新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正式实施,用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让患者以更快速度、更低价格用上救命药、放心药;《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建构医疗康复、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健身养生等新兴产业组合发展的崭新格局……
一项项新政策新举措,正在进一步密实13亿多人民的健康保障网,丰富“健康中国”的大格局新构想。
“‘健康中国’是一个需要持续推进的过程。”李斌指出,我们正在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牵头制定健康中国建设长期规划、“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使“健康中国”的战略进一步细化、更深度实施。
“健康中国不应是一个医疗的中国,不是医院越盖越多的中国,也不是病人越来越多的中国,更不是医疗费用越来越高的中国,它一定是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有大量的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在做好健康管理、健康维护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并把健康知识教给群众,我的健康我做主,我的健康我维护,让群众成为维护健康的主人。”李斌说。
2016年5月25日
数博会十论:习总书记讲话引领2016数博会
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暨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在贵阳开幕。这次峰会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新发展理念推进网络强国建设的一次重要盛会,是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设立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后的一次重要活动,意义非凡,备受瞩目。
近年来,贵州以创新的理念率先布局大数据产业,争先推动大数据政用、商用、民用全领域发展,领先推出大数据规则、标准、制度,最先形成了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态势,使数据交易、大数据金融等一批新兴业态大量涌现,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一批先进应用成为示范,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项指标协同提升,成为欠发达地区抓住信息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有能力实现弯道取直的生动实践。今年的数博会上升为“国家级”,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贵州实践的肯定,对数谷贵阳寄予的厚望。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为兴网增添人民福祉作出新的贡献。“十三五”期间,中国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引领发展、推动变革,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让互联网给全体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国家战略落地到贵州,就是打造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围绕数据资源管理与共享开放、数据中心整合、数据资源应用、数据要素流通、大数据产业集聚、大数据国际合作、大数据制度创新等七大主要任务开展系统性试验,通过不断总结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最终形成试验区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紧紧围绕“国际化、专业化、高端化、可持续化”的总体定位,把国家级的数博会办出先声、办出高度、办出实效,就是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一环。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构建数据安全空间。2016数博会,以“数据安全”为主题,分设了“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数据安全与个人隐私保护论坛”、“大数据与网络安全立法高层研讨会”。实现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的协调发展,依法规范管理是关键。 今年3月1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颁布实施,成为中国第一部大数据地方法规。作为在大数据立法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贵州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之初就同步导入法治轨道,让法律为风生水起的大数据产业保驾护航,不仅率先为大数据立法探路,填补空白,甚至有了超越法律内容本身的意义。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探索突破核心技术。近些年来,贵州、贵阳发展大数据,看得准、行动快,已经拿下多个全国第一,其走在行业前列的原因之一,就是取得了技术优势。2016数博会,以大数据核心技术为支撑,分设了“人工智能遇上大数据”、“无线电技术与大数据融合发展论坛”。大数据是前沿技术,各方起点都差不多,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牢牢把握产业发展主动权。探索突破核心技术,关键是要有决心、恒心、信心,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集合精锐力量办大事,探索组建产学研用联盟、搞揭榜挂帅,让各方创造力竞相迸发。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强化数据安全,促进网络安全发展。对于正全力以赴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打造“中国数谷”的贵州、贵阳来说,如果没有网络安全,就很难实现大数据产业的更好更快发展。而网络安全的核心在于数据安全。为此,贵州、贵阳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精心实施大数据信息安全产业规划的编制,建设“大数据安全产业园”,贵阳在全城免费WiFi中强化安全管制,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无疑是促进网络安全、大数据安全方面的有益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充分无用好数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把网络安全的意识、能力、措施厚植于贵州、贵阳的大数据产业之中,奋力构筑起一片安全的网络绿洲。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凝心聚力推动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应当共享共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网络治理事关人民利益,网信事业健康发展需要凝心聚力、齐抓共建,这无疑是办好2016数博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互联网及其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法治的脚步要及时赶上。在这方面,贵州先行先试,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今年3月1日,《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第一部大数据地方法规。贵州作为在大数据立法方面第一个吃“螃蟹”的省份,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之初就同步导入法治轨道,让法律为风生水起的大数据产业保驾护航,不仅率先为大数据立法探路,填补了空白,甚至有了超越法律内容本身的意义。如果说,互联网是科技进步回馈给人类文明的珍贵礼物,那么,让我们在数博会这个国家级平台上,共商共建网络安全,共创共享更高质量的网络信息和文化。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引领贵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数据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产业,人才则是支撑大数据发展的基础。2016数博会,汇集人才振兴网络,分设了“第一届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大数据学科与人才”论坛,举行“2016中国国际电子信息创客大赛暨“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总决赛暨颁奖礼”等活动。在数谷贵阳,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启用重用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从政策、资金、技术等层面,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发展机会,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全方位提供优质服务,为人才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专心创新、安心创业。慧眼识才、放手用才、真心爱才,不拘一格尽揽人才,让“贵漂”气盛心安、创业创新,正是贵州、贵阳领跑大数据时代的制胜所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增添了无穷的力量!今日的贵阳,胜友如云,群贤毕至,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今日的贵州,踏“云”而起,聚“数”腾飞,使2016数博会成为中国的一颗璀璨明珠。
2016年8月19日
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重要讲话引起强烈反响
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吹响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号角。
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这表明,我国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国民健康问题提供了统筹解决方案,努力让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江宇说,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既是对新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经验的总结,也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当前,全人类都面临着健康危机,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群众受益不公平,成为普遍性问题。中国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有助于破解全世界面临的健康难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健康长寿已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健康GDP也成为新的关键词。科学研究表明,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可以降低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吸烟、过量饮酒、体育运动不足等危险因素依然广泛存在,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部门密切协作、全社会共同发力。
“健康中国,营养要先行。”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从2015年开始,我国已将每年5月的第三周定为“全民营养周”,其目的在于汇聚社会力量,传播正确的营养知识。在国家营养改善行动中,必须加快营养师队伍的建设,为公众提供更好的营养指导。
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这意味着,医务工作者必须率先转变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谷晓红说,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出现“井喷式”爆发。这些慢性病大多数是可以预防或早期干预的。必须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将“末端治理”变为“源头治理”。
北京朝阳医院理事长封国生表示,当前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加强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加大慢性病筛查力度,健全治疗、护理、康复及医养结合机制,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需要承担的责任。作为公立三甲医院,要充分发挥专科优势,与基层医院密切合作,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培训,推进分级诊疗,规范慢性病管理,为患者提供优质、均质、连续的健康服务。
四川成都市医改办副主任黄辉说,我们既要大力发展健康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健康需要,又要充分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健康服务需求,形成两轮驱动、功能互补的大健康服务体系。发展健康产业,是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巨大,完全有条件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经济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局长于鲁明说,北京将进一步探索“互联网+医疗”,创新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完善非急诊全面预约等举措,提高公众就医获得感。同时,以公益性为导向,完善市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体系;强化公立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探索制定公立医院成本控制和经营风险管理办法,促进医院转变经营理念,降低公立医院运行成本。
河南省焦作市卫计委基层科科长赵青说,分级诊疗不仅仅是基层的事,也需要大医院转变办医理念,摒弃跑马圈地的思维,真正支持基层,把常见病留在基层,把适宜技术教会基层。
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是对中医药发展思路的新定位、新认识,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指明了新方向。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田兴军说,将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内容,科学规划发展目标,统筹优质中医药资源,扶持重点项目建设,深入推进中医药医养融合,带动中药材种植、生产以及中医医疗、康养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全产业链整体推进的科学发展新模式。
北京有明堂中医诊所中医执业医师陈有明说,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医学,各有所长,如同左右手,只有相互补台不拆台,才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健康。中西医并重如何落到实处?一是遵循中医药规律。中医药有其特有规律,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判中医,不能用西药的标准来评价中药,否则中医药被改造得“不中不西”。二是传承中医药。推广师承教育,用中医思维看病,院校教育要结合师承教育的优点,开门办学,让中医药薪火相传、代有传人。三是加快中医药立法。保障民间中医执业资格,改革社会资本创办中医诊所审批制度等,减少不必要的审批,从立法上确立中西医并重的地位。
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步长制药总裁赵超说,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治未病”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国民健康素养水平较低,应从弘扬中医养生文化做起,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上的优势,推进中医理论转化和科技创新,让中医药造福更多百姓。
2016年8月21日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据新华社北京8月21日电 “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各地干部群众对健康中国建设充满信心。大家表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进一步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创新改革理念,凝聚改革力量,寻求改革共识,力做改革实干家和促进派,促进深化医改迈上新的台阶,不断增强改革的效率和质量,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扎实基础。
以改革创新为健康中国添动力
“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到了啃硬骨头的攻坚期。要加快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学习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后,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说:“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民群众生活健康幸福,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群众感到不幸福、不健康,这与发展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现象依然存在、“以药补医”机制仍未破除……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制约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郑进认为,中国是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满足全国人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不以改革的方式、不用创新的模式是无法实现的。只有以改革的思维和举措才能破解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所面临的难题。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今后医药卫生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农工党聊城市工委主委孙菁认为,改革方向有了,还要落到实处,要制定出切实可行、能督查的具体方案。
已经在山区行医30多年的全国医德楷模、山东济宁泗水县苗馆镇村医刘庆民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及“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这必将给后继乏人的乡村医生队伍注入巨大活力。
强化核心制度建设促改革开展
“要着力推进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努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广大医务工作者感觉重任在肩。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周海祥说,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是涵盖医疗、医保和医药“三医”的核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键是核心制度建设取得突破。
对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孙菁认为考核医院不应以创收多少为标准,而要将病患满意率、出院病人病情追踪、与基层卫生院合作等纳入考评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不仅仅是提高工资,像允许医生多点执业的改革措施,更需要顺畅落地。”孙菁说。
勇担当抓落实为全民谋福祉
“要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支持地方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主任马秀珍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时说,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意味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成为各级党委的重要工作,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同时有利于推动改革顺利进行。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是一个重要课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久久为功,不断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对于体制不顺的问题,这就需要各部门间加强协调,共同破解体制机制上的障碍。”马秀珍说。
“‘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重大创新,改革创新是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湖北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张晋说,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健康事业与健康产业有机衔接,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
2016年8月26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审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26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会议认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编制和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这也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我国对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承诺的重要举措。
会议指出,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健康领域改革发展成就显著,人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也面临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生态环境、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等带来的新挑战,需要统筹解决关系人民健康的重大和长远问题。
会议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从广泛的健康影响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强化组织实施,加大政府投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强健康法治建设,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会议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不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